【Photography】🌈與我
- Jerry
- Jul 2, 2019
- 2 min read
昨天僅只有路過同志遊行,並沒有實質意義的參加。然而由於對於「同志」一事有小小的意見想要表達,於是上班前就帶著相機出門,下班後則跑去紐約赫赫有名的同志村——西村(格林威治村)去拍照。事實上,那裡跟NYU校區也不過三個街區遠而已。
在表達比較嚴肅的意見以前,先來聊聊我與同志的經歷。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會有點獵奇,不過都是真實事件。
高中以前的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會與同志產生關係,甚至是個反同主義者,因為那時的我認為同性戀「並不自然」。雖說是反同,但也從未「恐同」,大概是個井水不犯河水的想法。誰知道唸了男校,那條隱形的線就注定被打破,使得我重新建構對於同性戀的概念;而我對於這樣的轉機是由衷感謝。
我是後知後覺的那種,花了很久才意識到男校的同志人數很多,加了以後才發現合唱團同志的比例出乎意料地高,甚至過了幾年才發現自己被同志追求過——啊不對,被「幾個」同志追求過。以前都會開玩笑說,喜歡過自己的男孩子比女孩子多;然而到今日,才知道這個不是玩笑(喂。
打從心底開始挺同,是從大一在NYU上海的心理學課之後。有一陣子教授在分析腦的構造,提出了很多相關研究顯示,同性戀的腦與異性戀的有一定程度的差別,證明同性戀是天生的;加上自身的經歷,我於是相信了"Born this way"這個說法,同時也是同志遊行的標語之一。說穿了,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,不論是先天後天,他想成為怎麼樣的人、喜歡哪個性別都是他的選擇,不需要以性傾向來定奪一個人。
又是一次後知後覺。明明認識木樓很久,卻是在加入的前後不久才再度認知到「男聲合唱團同志比例偏高」這個事實。這當然不是選擇加入不加入的考量之一,只是過去這一年真的算是「大開眼界」。
有實在太多次嘗試被「掰彎」了。讓我來列舉幾個經典的金句:
「交過女朋友不代表你不是同性戀啊。你看看你學長,高中的時候也是以為自己喜歡女生,結果你看他現在多愛男人。」
「你一看就是同性戀啊。」
「欸他戴耳環欸,就是想把自己打扮得像同性戀啊。」
「你留鬍子很Gay欸。」
「試過你就不會喜歡女生啦,(單邊眨眼)」
「你是還沒有摸清楚自己啦。」
⋯⋯真的是數不清。只要跟木樓相處的一天這種話就不會少。嚴格來說是種言語騷擾,不過我通常都當耳邊風就讓他過去了。然而上一句話的關鍵字就是通常,因為我真的被講到認真的去思考過「我到底有沒有可能是同性戀」這件事。
⋯⋯抱歉各位同志朋友們,我「目前」「沒有」發現有這方面的傾向與可能(但這樣的用詞也不代表未來就有可能)。有趣的是我真的因此去思考了自己的性傾向,不過我不認為我「沒有認識自己」。
好啦大家乖,沒事沒事,獻給大家一張"Love is Love"。

Comments